陽泉高新區原為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1993年2月成立,1996年1月成為省級經開區,2021年7月更名為“陽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高新區設立之初,管轄區域10.56平方公里,規劃面積3.83平方公里。2015年4月,托管6個行政村,實現第一次擴區,面積達19.19平方公里。2017年6月,整合陽泉東區工業園、郊區白泉工業園、郊區蔭營工業園,實現二次擴區,擴區后規劃面積80平方公里。
近年來,高新區緊緊圍繞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目標,以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中心任務,按照市委“14510”總體思路和部署,實施新興產業集聚區、創新驅動引領區、開放合作前沿區、產城融合示范區、要素配置中心區“五區共建”戰略,爭當全市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主引擎,初步形成數字經濟、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等主導產業。
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堅持政治建設引領,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鶎咏M織全面加強,機關黨委和開創集團機關黨支部獲全市第二批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示范點,高新區獲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省級示范園區稱號。
經濟發展持續向好。經濟實力大幅增強,超額完成省市考核指標,在全省開發區考核中排名第5,創歷史最好排名,邁入全省開發區第一方陣。投資保持高位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9.6%,較全市高20.5個百分點,超全省水平20.9個百分點,排名全市第一,其他主要經濟指標大幅提升。
產業轉型入軌成勢。轉型發展態勢明顯,產業項目占比升至32%,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5%。產業特色更加明顯,“主導+戰新+未來”的產業格局雛形初現,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大數據)獲批。項目支撐更加有力,引入尊特數碼、新石器無人車、多氟多等一批標志性轉型項目。2021年完成簽約項目18個,當年簽約當年開工項目15個,新開工項目固投計劃投資完成率357%,項目謀劃轉化能力、數量質量同步提升。
創新賦能初見成效。創新主體加速培育,全年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3家、“專精特新”21家。創新平臺開放多元,引進清研院、中關村、中國電子等一流創新平臺,科技部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掛牌,“雙創”平臺擁有國家級資質7家、省級資質13家,創新平臺數量、等級、規模居全市第一。
改革激發活力動力。形成以工作為中心的組織體系,推行大部制改革,構建扁平高效管理體系;推行管運分離改革,構建市場化運營體系;推行園區綜合執法改革,構建園區管理體系。形成以績效為中心的激勵體系,深化“三化三制”改革,突出實績導向,干部員工積極性充分激發,高新區被評為全省“三化三制”績效管理標準化試點。形成以效率為中心的服務體系,聚焦主導產業,創新招引方式,構建高效招引體系;組建工作專班,實施分類管理,構建項目推進體系;提升土地、資金、人才等供給,構建高效要素保障體系。
營商環境優化提質。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打造平臺2513畝,建成標準廠房25.9萬平方米,投資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拎包即入駐”。強化改革推進,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企業開辦實現“當天辦、零成本”;推進“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率先將承諾制事項拓展至10項核準類事項,累計出讓11宗1030畝標準地,完成市級年度任務(400畝)的2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