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于1993年2月,1996年1月被省政府批準成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域面積10.56平方公里,位于山西省陽泉市區東北部。2015年5月1日,新托管郊區侯家溝、長嶺、駝嶺頭、張家洼、路家山5個行政村和平定縣廟堰村共計8.63平方公里區域面積,區域面積擴大到19.19平方公里。2017年7月6日,省政府下發《關于同意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區的批復》(晉政函〔2017〕86號),同意開發區擴區有關事宜。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采取“一區多園”模式,以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體,整合東區工業園、白泉工業園、郊區蔭營工業園進行擴區,規劃面積為80平方公里,分南、北兩區。其中,南區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包括現開發區19.19平方公里、白泉工業園區3.31平方公里和整合東區工業園區部分37.5平方公里;北區(蔭營工業園)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開發區現有入區企業8318家,總人口約11萬。先后榮獲“山西省產業轉移示范區”“山西省礦機裝備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山西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山西省第二批雙創示范基地”等殊榮,被國家發改委授予“產城融合示范區”。
2018年,工業投資增長27.1%;工業增加值增長15.6%;非煤產業產值增長13.8%;有實質性生產經營活動企業達到3743家,增長29.9%;高技術企業新增3家,達到21家,增長16.7%;實際利用外資完成19131萬元,增長91.31%。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77億元,增長45.7%;進出口總額完成3.95億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2%;投資強度、產出強度、稅收強度分別達390.7萬元/畝、136.86萬元/畝、6.46萬元/畝;經營(銷售)收入完成119.4億元。
深化改革 2018年,深入實施以“三化三制”為主要內容的體制機制改革,落實省委提出的“5+2”重點任務。其中,依法授權、“三制”改革、剝離社會事務、復制綜改示范區做法、業務骨干培訓5項工作深入推進。管運分離和深化內設機構改革、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2項探索取得積極進展。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的“三統一”經濟職能加快整合,接收擴區范圍內566戶企業和822戶(含個體)納稅戶,基本實現了工商監管全覆蓋和稅收征管全覆蓋。同時,原郊區白泉工業園區管委會的機構、編制、人員劃歸開發區管理,更名為開發區蔭營園區管理服務中心。
園區規劃 2018年,開發區堅持規劃引領,委托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北京規劃設計院,對已編制完成的《開發區總體規劃》《起步區產業發展規劃》進行重新修訂提升?!端闹量苯鐖蟾妗帆@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批復。農轉征土地審批綠色通道正式開通。園區道路平臺積極推進,初步形成500多畝項目落地平臺,科技大街一期形成部分路基,全面完成大連東街綜合整治工程。
項目建設 2018年,開發區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裝備制造、新材料進行產業規劃和項目謀劃。較擴區前,三大主導產業規劃面積增加了2.5倍以上,產值增加了2.1倍。動態儲備了一批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28.72億元。省、市級14項重點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0.67億元,完成計劃投資的110%,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5.4%。重點工程投資占比全市排第三,轉型項目投資占比全市第一。全年申報上級專項資金3389.9萬元。百度云計算中心二期啟動前期工作,云谷科技創新園開工建設,華鑫電器、華茂制鏈等項目陸續建成投運。
招商引資 2018年,開發區全力抓好招商引資工作編制了招商規劃和招商地圖,制定完善招商引資的支持政策。發揮“招商大使”“招商引資工作站”和信息產業顧問作用,進一步拓展招商引資渠道。簽約項目25項,總投資額98.11億元,簽約項目開工率52%,到位資金額8.93億元。成功主辦深圳、杭州兩場專題招商活動和中國科幻40年高峰研討會及科幻主題活動。山西省第二批雙創示范基地成功獲批。
營商環境 2018年,開發區積極推進相對集中許可權改革,啟用行政審批專用章,對1611項行政職權事項進行梳理整合,初步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和“辦事不出區”目標。監管方式由“單獨部門監管”改為“部門日常巡查和聯合督查相結合”,強化項目投資全過程監管和服務。開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一站式”辦理、預約辦理等便民服務,政務服務從“群眾跑腿”向“數據跑路”轉變。深化投資項目承諾制管理,項目節省時間成本至少1個月以上。落實“3545”專項行動,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一般工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的審批時限壓縮至38個工作日。
民生事業 2018年,社會職能剝離工作基本完成,正在逐步理順。投入6000多萬元用于創衛攻堅、異地扶貧搬遷以及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信訪積案化解5個,幫助農民工追討工資2000余萬元。打掉惡勢力團伙7個,取得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階段性勝利。安全生產全市排名第一。創衛攻堅積極推進,拆除違建臨建12690余平米,新增綠化面積2萬余平米,環境改善成效顯著。綜合行政執法隊掛牌成立,開展“三勤合一”聯勤執法,“一支隊伍管執法”邁出堅實步伐。
黨的建設 2018年,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壓實主體責任,全面加強和改善了黨的領導。組織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集中宣講,強化理論中心組學習,開展了黨組織書記和黨務工作者業務培訓。實現園區非公企業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面覆蓋,“三基建設”全面加強。其中按照“六有七室一廳一統一”的標準新建園區非公黨群活動中心、黨建小游園、黨員活動室等,拓展了基層黨建陣地。制定出臺《鼓勵干部改革創新激勵干部干事創業容錯糾錯實施辦法(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