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銀龍社區深入推行“紅色心動能,引領志愿紅”治理機制,以志愿服務為筆,繪制基層治理新藍圖,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建立積分評價體系 夯實志愿服務基石
銀龍社區線上推出“任務積分”便民服務平臺,集志愿招募、社區動態、鄰里中心、積分管理于一體,方便居民參與積分活動,拓寬居民參與志愿服務的渠道,提升了積分管理的便捷度。
線下,社區打造“紅色積分超市”,設有積分服務臺、七彩便民服務條、心愿征集墻、鄰里議事角等功能區,不僅能進行積分兌換,還提供教育管理、關愛幫扶、民主議事等服務,滿足了居民多樣化需求。
同時,梳理出“服務清單”,設立“社區暖心者、社區守護者、社區美容師”等8類17項積分項目,根據工作難易程度賦予5 - 20分不等分值。此外,社區為紅色先鋒、薪火、返鄉大學生等志愿服務隊設立“紅色積分賬戶”,建立積分兌換物資和服務機制,實行“一事一記錄、一年一評選”管理,并通過社區電子屏、公示欄、微信群等載體動態晾曬積分與排名,接受群眾監督,保證了積分管理的公平公正公開。
增設積分應用場景 匯聚多元治理力量
銀龍社區建立在職黨員“積分周、回家日”制度,黨員每月最后一周主動到社區報到,領辦積分項目,開展志愿服務。目前已收集民情民意25條,辦理熱點難點議案7件,組織社區能人開展電器維修、法律咨詢等公益服務15余場,推動黨員從“要我服務”向“我要服務”轉變。
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社區組建“紅色積分聯盟”,6個聯盟共同商議解決民生熱點問題,完成小區道路修繕、井蓋更換等15項民生事項,通過扶弱幫困、公益活動等為群眾送溫暖,實現了活動共辦、資源共享,提升了社區治理的溫度和成效。發放127個“愛心儲蓄卡”,引導居民用“愛心”換“積分”、“積分”換“物品”,實現“小積分”撬動“大治理”。
搭建志愿服務治理體系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社區推動志愿體系與網格服務深度融合,將志愿服務觸角延伸至小區、樓棟、單元,并開展“黨建 + 網格 + 積分”治理模式,用積分記錄網格員表現,提升服務質量。
結合網格黨群服務角、“老街坊”來說事等陣地,社區常態化開展“五個到家”活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同時,以志愿服務站點建設為依托,孵化4個志愿服務站、組建6支服務隊,開展暖心“嘮嗑”、手工坊等特色服務,手工花技能培訓幫助30多名婦女就業,組織義賣2次,形成組織搭臺、資源共享模式。
此外,社區積極推進“黨建 +”鄰里中心建設,開發“紅色積分”愛心儲蓄卡等,開展“愛積分·友鄰里”等志愿服務活動,讓居民在參與中兌換積分、感受生活、享受幸福。